傳統企業如何低成本引入AI應用
在數位轉型時代,AI並非大企業專利。傳統企業可透過正確策略,以低成本、低風險方式引入AI,有效提升營運效率與市場競爭力。
9/23/20251 min read
一、從「小處著手」,確立明確的應用場景
傳統企業引入AI,最忌諱好高騖遠、追求一步到位。與其投入巨資開發龐大系統,不如從企業內部最迫切、最具體的問題著手。關鍵在於找到那些「高重複性、低決策複雜度」的場景。例如:
智能客服聊天機器人: 處理常見的客戶詢問,提供24/7的基礎服務,釋放人力處理更複雜的案件。
文件智能處理: 利用AI自動識別、分類與擷取發票、訂單、合約等單據上的資訊,大幅減少人工輸入與錯誤。
數據分析與預測: 對現有的銷售數據進行分析,預測未來趨勢,為備貨與行銷策略提供數據支援。
選擇這類「點狀」應用,不僅試錯成本低、實施週期短,更能讓企業快速累積AI經驗,並透過實際效益(如節省工時、降低錯誤率)來說明內部同仁,為後續推廣奠定基礎。
二、善用現成的SaaS工具,避免重複造輪子
對於缺乏技術團隊的傳統企業而言,自行開發AI模型既不經濟也不現實。當前市場上已有大量成熟的「軟體即服務」(SaaS)AI解決方案,企業無需負擔底層技術的開發與維護成本,僅需透過訂閱制付費,即可直接使用其功能。
行銷領域: 可使用AI工具自動生成行銷文案、設計海報,或分析社群媒體聲量。
人資領域: 可利用AI進行履歷初篩,快速匹配職位需求。
客戶關係管理: 可導入具備AI分析功能的CRM系統,預測客戶流失風險並進行精準行銷。
這種「即插即用」的模式,讓企業能以最低的門檻與前期投資,快速享受到AI帶來的紅利
三、盤點並活用既有數據
AI的運作離不開數據。傳統企業雖未必有「大數據」,但通常擁有大量未被充分利用的「沉睡數據」,如歷史交易記錄、客戶資料、進銷存紀錄等。引入AI的第一步,便是系統性地盤點與整理這些內部數據,確保其品質與一致性。
初期不需要建立龐大的數據中台,可先從特定業務環節的結構化數據開始清理。乾淨、有條理的數據,是AI應用能否成功的關鍵燃料。同時,在引入任何AI工具前,必須將數據安全與隱私合規置於首位,建立嚴格的存取權限管理機制。
四、採用「試點先行,逐步推廣」策略
為控制風險與成本,建議企業先選擇一個部門或一個特定業務流程作為「試點項目」。成立一個由業務部門與IT人員組成的小型專案團隊,明確設定試點項目的成功指標(例如:將發票處理時間減少50%)。在試點階段,重點在於驗證AI應用的可行性與實際效益,並從中學習與調整。試點成功後,其所沉澱的經驗、流程與人才,便能成為企業內部的一顆「種子」,逐步將AI應用複製與推廣到其他部門,形成滾雪球效應
五、投資於員工培訓與文化塑造
技術易得,觀念難改。低成本引入AI的另一關鍵在於「人」。企業應提供基礎的AI科普培訓,消除員工對「被取代」的恐懼,並引導他們將AI視為提升工作效率的「協作夥伴」。同時,鼓勵員工提出工作中可被AI優化的環節,自下而上地驅動創新,建立擁抱數位化的企業文化。
聯絡方式
+852 6857 3234
Copyright © GATHER TALENT (HK) LIMITED
. All rights reserved.






香港九龍尖東尖沙咀科學館道 9 號新東海商業中心 3 樓 305-306 室
服務方案
關於公司